掌上广元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快捷登录

搜索
热搜: 广元人
查看: 59179|回复: 0

[人物篇] 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7-11 13:48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

x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
人物简介:付尹,1958年9月生,自贡市自流井区人。退休前先后担任广元日报社编委,夜编部、总编室、理论评论部主任。公开发表新闻作品数千篇,共计500余万字,获省、市新闻奖100余次,广元市第七届、第八届科技拔尖人才。先后荣获“感动广元十大人物”“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”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
炎炎夏日,大地蒸腾。

初见付尹,不高的个子,微胖的身躯,真诚富有情感的脸庞,就像他笔下“一口唾沫一颗钉”的新闻评论作品,从不遮遮掩掩或者虚晃一枪。

生于1958年的付尹,退休前为广元日报社主任记者。教书育人12年,从事新闻工作25年。他说,人生短暂,就一瞬间的功夫。他用聚焦的匠心铸就了从“教书匠”到“新闻得奖大户”的华丽转身,真正成为了一个用作品说话的新闻人。2015年11月,他患口腔癌,在经历生与死的磨砺与煎熬中,他鏖战病魔创造奇迹,犹如“凤凰涅槃”获得新生……
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(重走红军路)


爱读书,19岁怀揣新闻梦想
付尹说自己爱看书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。

父亲是转业军人,在劳改单位旺苍煤铁厂担任管教干部,是煤铁厂的“笔杆子”,写得一手耐看的钢笔字,单位上没写完的材料经常带回家来写,还编教育犯人的教材。

书中自有黄金屋,父亲“舞文弄墨”的潇洒劲,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。如果在同学处搜罗到一些课外书的话,简直是如获至宝,非要囫囵吞枣般一睹为快。有一次,他点起蜡烛躲在被窝看小说,一不小心把被子烧了一个大洞。

1977年,因“文革”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得以恢复。付尹熬更守夜地复习功课,立志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。第二年,阴差阳错地被德阳孝泉师范文史班录取。

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1980年,付尹师范毕业,分配到旺苍县城关中学当语文教师。在城关中学的日子里,严谨、博学的付尹教书育人,受到学生们的爱戴,业余时间还写了大量教育新闻消息与通讯,并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广元时报》《四川电教》《教育导报》等报刊发表。在付尹的倡导下,学校职高班破天荒开设了文秘班,培养当时亟需的实用型写作人才,并率先在全国职业中学开设新闻写作课。

上个世纪80年代末,付尹与学生竞赛,看谁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多。仅1989年,他在《四川日报》就发表了8篇均为5000字左右的纪实文学。

记得采访写作《霓虹灯下的中学生》时,他带上学生到舞厅实地调研,接触了许多跳舞的中学生,通过摆谈,了解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,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。他的报道连续9年被评为旺苍教育系统新闻报道一等奖。


当记者,兢兢业业奉献自我
1992年,付尹调入广元日报社。刚到报社上班那阵,他的身心释然,从业余到专业的蜕变,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工作平台让他如鱼得水。于是,他特别珍惜记者、编辑这个称谓,写稿子,经常关起门就是一个通宵,从不拖延;值夜班,他一个标点都不放过,报纸不付印决不下班;走基层,他裤腿一挽,拿起锄头跳到田里和老百姓边干边聊。

“新闻在纸上,记者永远在路上。”这是付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2009年,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,付尹牵头策划了“重走红军路”大型采访报道活动。他当时正处于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期,不能长时间独立行走。报社领导坚决不同意,付尹缠着领导不放:“当年那么艰难,红军都能挺过来,我这点病痛算什么!”就这样,执拗的他拄着一副拐杖,带队出发了。

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,许多都是偏僻、险峻之地。付尹拄着双拐,艰难地跟着队伍翻山越岭、涉水渡河,始终不曾掉队。随他一起采访的记者代雅雯回忆说:“每次中途休息,他都靠着大树站立,生怕坐下后再也站不起来。到了晚上,他的双腿又红又肿,我们劝他先回去,后续采访由我们做,他却死活不答应。”

“重走红军路”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历时2个多月,行程一千多公里,付尹与同行记者采写了17篇新闻稿件。他撰写的《红四方面军在广元的特殊贡献》入选“长征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学术研讨会”,在全省作重点交流。

付尹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,爱得深沉,专注。2012年、2015年,他连续两届被评为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;2014年,他获得四川省“十佳编辑”提名奖;2015年,他又获得四川省好新闻评选通讯、消息两个一等奖……
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新闻在纸上 记者永远在路上——记“蜀道英才工程”文化领军人才付尹

(扶贫采访路上)



面对病痛,坚守信仰是他的最强抗争
身体的长年透支,使付尹的体质一天天下降。2015年11月14日,付尹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出口腔癌,必须立即手术。他默默地揣起报告单,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,把手头上未完的工作逐一安排。办完入院手续,他才向报社领导提出请几天病假。这时,同事们才得知付尹患癌症了。

10天后,付尹从容躺在市中心医院的手术台上。手术前的那个夜晚,面对满脸悲戚来看望他的同事们,付尹平静地把手头的几项重要工作再次逐一交代安排。他的心中塞满的是许多的不舍——挚爱的新闻事业、并肩战斗的同事、极少陪伴心怀愧疚的家人……其实付尹的癌症早有预兆。几个月前,他就察觉到口腔中的异样,吃饭喝水都难以下咽。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,这些病兆都被他忽视了。一晃几个月过去,手头上的工作没有忙完,他的身体却亮起了“红灯”。

付尹做手术拔掉10颗牙齿、切除了口腔部分淋巴组织,不能正常说话,吃饭只能吃流食,40多天的化疗和放疗,有如炼狱般的经历……然而双侧股骨头坏死、口腔癌两次重大疾病没有把他摧垮。他依然如此坚定,说:“只要没有倒下,我就要工作。”因为,他的终极目标是获得邹滔奋奖、范长江奖。

2016年2月14日,春节收假上班第一天,刚刚结束第一期放化疗的付尹,向广元日报社主要领导提出了他继续上班的新年愿望。领导看着他都懵了,然而,任凭怎样劝说,他却铁了心要回报社上班。其实,春节期间,付尹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上班了——他在病床上撰写了4篇新年展望的评论员文章。在付尹看来,生命固然重要,但离开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和工作岗位,生命就全然失去了意义。

于是,报社的同事们看到,付尹每天上午去医院治疗,下午到办公室工作,采访策划、版面安排、评论写作、课题研究

    ……

在报社工作的25年来,付尹的足迹遍布广元200余个乡镇;培训基层通讯员1000余人次;先后出版个人专著3部,参与编撰专题书籍多部;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农民日报》《四川日报》以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、新华网、光明网、求是网等媒体发表了50余万字的新闻评论作品,近百件新闻作品在省内外获奖。



退休了,新闻事业还在延续
2017年底退休后,付尹担任了广元市哲学学会会长,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、交流、普及、组织等工作。协助市政协文史学习委系统梳理了广元地方历史,完成了《广元十古》的编撰工作,填补了广元及国家在“古游”学术研究上的一项空白;参与创研编撰了《广元蓝皮书》,使广元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加入国家皮书联盟的地市州。另外,他还通过新闻实践积累,单独完成了《广元女儿节文化特征与发展方向研究》《以旺苍红军城为中心构建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中心研究报告》等课题研究…

付尹说,广元十古研究也好,蓝皮书课题研究也好,都得力于他多年的新闻采写和研究的积累。因为新闻,让他熟悉广元、了解广元,编辑出版《广元十古》《广元蓝皮书》,就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讲好广元故事。接下来,他要做的事就是进行《广元从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研究》《东西部扶贫协作广元实践全国范本意义研究》等课题研究。因为,是他多年的新闻实践,让他熟悉这方面的题材,他要通过理论学术视觉,反映广元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上创造的奇迹。一句话,他要将他所喜爱的新闻事业用另一种符号进行到底…

    我们期待着!

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帮助中心|隐私政策|法律声明|掌上广元客户端 ( 蜀ICP备12021467-2号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0339 )

GMT+8, 2024-6-16 22:13 , Processed in 0.026502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