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广元

标题: <我爱戏剧> 有个年过半百的“戏痴”,花29年与半生积蓄振兴川剧团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广元戏曲小明星    时间: 2018-6-11 11:47
标题: <我爱戏剧> 有个年过半百的“戏痴”,花29年与半生积蓄振兴川剧团

(, 下载次数: 13)



“蜀戏冠天下”——但那是老黄历了。

1984年,四川郫县老川剧团亏损严重,剧团不得不解散。2012年,年过半百的“戏痴”团长易超文花光了半生积累,四处借债甚至抵押房产,筹资100万元,凭一己之力,愣是组建起了一个民间川剧团。



更让老街坊们感到开心的是,这个民间川剧团不仅演出具有专业水平,还组织了培训班,让更多的年轻人能接触到、喜爱上川剧。


(, 下载次数: 13)



9岁登台,名噪一时

易超文的父亲是著名川剧艺术家易征祥的得意门生。易超文从小在县川剧团长大,每次落幕,淘气的他和小伙伴都趁着灯未灭时,去台上滚几圈过过瘾。9岁那年,易超文正式拜师从艺,主攻武小生,十几岁便在郫县老川剧团登台表演。


那时候,川剧盛极一时,四川几乎县县有剧团,处处唱川剧。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易超文吊嗓、跑台步、翻筋斗,翻打腾跃、耍枪舞刀,每个招式都有板有眼。

“一毛钱一张票,巡回演出的时候,还有‘粉丝’跟着剧团走,演到哪看到哪。”


(, 下载次数: 12)


川剧特有的高腔,唱尽人间悲欢离合、爱恨情仇。热闹的武戏最受追捧,对演员来说,也最累最苦。一次,剧团在资中演出,易超文从3米高处翻下来,不慎撞伤了膝盖,血染红了半条裤子,但他仍然忍痛演出。“戏德不能丢。”



梦断廿三,坎坷奔波

本以为可以一直从事他喜欢的川剧,没想到川剧的观众越来越少,1984年,郫县老川剧团正式解散。易超文当时只有23岁,他的演戏生涯就这么断了。


为了挣钱,易超文跟着别人批发小百货,还卖过小吃、开过饭馆茶铺,买了一辆摩托车送货,后来还开过中巴车、出租车。


(, 下载次数: 14)


易超文再也不是那个舞台上的名角,鲜花和掌声都已经淡出了他的生活,他就是一个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中年人。


但是,多年来,易超文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川剧梦。2000年的一场车祸,让他觉得人生太短,想做的事情不能一拖再拖。于是,他决定重组川剧团。



年过半百,重拾旧梦

听说大师兄易超文要重组川剧团,当年的师弟师妹们纷纷响应,虽然大家已经各有各的事业,但一传十、十传百,一个由30多个平均年龄40多岁的人组成的川剧班子诞生了。


(, 下载次数: 13)


“当时家里有30多万元,通过借和抵押,又凑了70多万元。”易超文将自己家中的房产抵押出去,贷款修川剧团。2013年年初,川剧团终得重生,易超文给这个川剧团起名叫作“振兴”,不仅是对剧团的期望,也是他和师兄妹对对川剧的期望。


2012年,易超文跑了好多单位,政府帮忙,借了一块废弃工地给剧团免费用。剧团在郫县的老西街,故事每天都会上演。


(, 下载次数: 14)


戏票价格区区十元钱,还送一杯茶。观众几乎都是老人,偶尔也有带孩子过来看热闹的。演员们的演出并没有因为观众少就打折扣。他们用川剧独有的唱腔,再现古老的故事,从军、辞家、变乱、重聚,方寸之间,爱恨情仇。



振兴川剧,从娃抓起

每天下午2点,是振兴川剧团雷打不动的演出时间。70多岁的戏迷李大爷原本每个月来这里听几天戏,后来干脆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,天天守着听。每年五月,剧团唱《白蛇传》,小演出厅里能站满三四百人。


(, 下载次数: 12)


尽管有这些热心的观众,每天都坚持演出的川剧团仍然是亏本运营。每天几十张票的微薄收入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易超文只得把楼上改成老年人活动中心,加上妻子的收入和政府补贴,勉强支撑着。


难道川剧真的就要在自己这一代人手上消失?易超文不信更不愿意。他把《东郭先生》《望娘滩》等故事、传说改成川剧,免费演出儿童专场,还免费招收小学员来培训。五场儿童专场场场爆满,培训班开办的第一年,就来了100多个学生。


(, 下载次数: 12)


参加培训班的人年参差不齐,最小的4岁,最大的30几岁。易超文稍有空闲,便亲自授课。“戏曲要从娃娃抓起,要进入校园、进入社区。”


“哪个说年轻人不喜欢川剧?他们是不了解!”他说着,语气颇有几分自豪。


(, 下载次数: 12)


多年后再登舞台,易超文感慨万千。兜兜转转,半生沧桑,他用自己的坚持,圆了一生的夙愿。

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



欢迎光临 掌上广元 (https://www.0839vip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