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广元

标题: 文人画不止是画,更是一种精神!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古艺轩画廊    时间: 2018-8-7 09:37
标题: 文人画不止是画,更是一种精神!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(, 下载次数: 13)
(, 下载次数: 12)
(, 下载次数: 16)
▲《玩古图》明代杜堇,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

如今,天价频出的艺术市场中,中国古代所追求的“士大夫精神”和“士夫画”,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。

士夫画亦称“文人画”,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、士大夫所作之画,是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。北宋苏轼提出“士夫画”,明代董其昌称道“文人之画”,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。

(, 下载次数: 9)
王维《江干雪霁图卷》(局部)

讲“士夫画”,首先要从“士大夫”讲起。

《汉书·食货志》记载:士农工商,四民有业,学以居位曰士……这里的“士”是指为社会等级中的一个阶级,属于贵族最下层,属于俸禄可以自足的人。


(, 下载次数: 10)

马远《松月图》

而后孔子在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中记载:“所谓士人者,心有所定,计有所守……富贵不足以益,贫贱不足以损。此则士人也。” 这里指出:士人应该是心中有明确的原则和计划的,有自己的处世方法,得之不喜、宠辱不惊、淡泊明志的人,方能称得上“士”。可见在概念定义上,士人注重内外双修。


(, 下载次数: 11)
弘仁《墨梅图》轴

由于士人的价值观、人生观以及所处的位置高度不同,对待问题的方式必然也不同,对待绘画上也迥然不同。


(, 下载次数: 6)

马远《举杯玩月图

通常“文人画”多取材于山水、花鸟、梅兰竹菊和木石等,借以发抒“性灵”或个人抱负,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。他们标举“士气”、“逸品”,崇尚品藻,讲求笔墨情趣,脱略形似,强调神韵,很重视文学、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。


(, 下载次数: 10)

马远《岁寒三友图》

陈师曾认为,“文人画有四个要素:人品、学问、才情和思想,具此四者,乃能完善。”


(, 下载次数: 9)


  石涛《堤畔烟雨》

文人画到底是什么?

或者说,怎样画才算是文人画?

陈师曾的《文人画之价值》里说到文人画有四个要素:人品、学问、才情和思想。“具此四者,乃能完善”。这四个要素,并不只是做画家才必须具备的,也不是文人专有的,除非你把文人的范围无限放大。

在这段话里,最重要的是“完善”那两个字。完善的基础是什么?基础是绘画。完善的结果是什么?结果还是绘画,只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绘画。


(, 下载次数: 7)
明 戴进 关山行旅图 立轴绢本 61.8×29.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从被动描摹到主动组织改造,从平庸寡淡到余音绕梁。完成了这个过程,画就变好了。完善与否划清的是好画孬画的界限,不是会不会画画的界限。光凭绘画基础来创作是下里巴人,没有绘画基础想画文人画是镜花水月。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有人以为“文人加画等于文人画”,就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基础。


(, 下载次数: 6)


戴进 月下泊舟图 美国明德堂

语言和绘画是人类的两大表达工具,讲不清楚的画出来,画不清楚的讲出来。但老天爷没有保证每个人都会用所有工具。许多文人会画画是因为他训练过、琢磨过,不是因为他学会了写文章,老天爷就会免费附送画画的功能。


(, 下载次数: 7)


  文徵明  《积雨连村图》

文人画是指中国画的一种审美倾向、一个审美高度。文人画”只是个叫法,因为要画得好一定得有文化,但并不是说有文化就一定画得好。它与作者在画画之外的身份也没有必然关系,与他的修养有关系。这就是为什么不叫“官僚画”、“地主画”的原因。

“文人画”不是一个画种。它不同于山水、花鸟、人物之类,是以内容区分的。也不同于细笔简笔(时人所说的工笔写意),是以繁简区分的。


(, 下载次数: 10)


金农 梅花

现在,“文人画”经常和“写意”联系在一起,“写意”二字被挪用,做了“简笔”的意思,真是委屈了它。

历代文人画代表人物


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、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,都有相当大的影响。

(, 下载次数: 11)
巨然 万壑松风图 绢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

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,张衡、蔡邕皆有画名。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。宋代以前,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,出现了“三家山水”和“徐黄体异”的花鸟画。


(, 下载次数: 12)
徐熙《雪竹图》

(, 下载次数: 12)
黄筌 《写生珍禽图》
【宋】

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。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,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
(, 下载次数: 16)
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紙本水墨 26.5×50.5 公分 日本私人藏

从绘画实践上看,苏轼的《枯木怪石图》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,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共同开创了“枯木竹石”的文人画题材。


(, 下载次数: 12)
苏轼《潇湘竹石图》

(, 下载次数: 7)
米芾 春山瑞松图35×44.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

(, 下载次数: 15)
米芾 云起楼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

(, 下载次数: 15)
宋 米芾 翠微深处图

【元】

在元代绘画实践上,元初以赵孟頫、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,提倡复古,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,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,因此开出重气韵、轻格律,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。例如赵孟頫的《洞庭东山图》《吴兴清远图》《鹊华秋色图》等。


(, 下载次数: 13)
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28.4×93.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(, 下载次数: 13)
赵孟頫 洞庭东山图

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、王蒙、倪瓒、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,弘扬文人画风气,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,推动画坛的发展,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,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、兰、竹、菊、松、石等题材,广为流行。


(, 下载次数: 9)
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

(, 下载次数: 13)
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藏

(, 下载次数: 10)
元 王蒙 春山读书图轴 纵132.4 厘米 横55.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

(, 下载次数: 9)
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故宫博物院藏

(, 下载次数: 12)
元  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纵96.1 厘米 横46.1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

(, 下载次数: 10)
元 倪瓒 《虞山林壑图》

(, 下载次数: 6)
元 吴镇 渔父图 绢本墨笔  84.7×29.7cm北京故宫博物院

(, 下载次数: 8)
吴镇 溪山高隐图

【明】

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,一派是复古派,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“马夏”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、吴伟等人。


(, 下载次数: 6)
明 戴进《溪堂诗意图》

另一派则是以“吴门派”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,扫除了“复辟”的“院体”画,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,其主要人物是沈周、文征明、唐寅与仇英。晚明董其昌一出,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。


(, 下载次数: 0)


(, 下载次数: 10)
明 沈周 东庄图册

(, 下载次数: 6)
文徵明 秋江饯别图 立轴

(, 下载次数: 3)

唐寅《落霞孤鹜》

(, 下载次数: 11)
仇英 山水

【清】

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,涌现了诸多顶级文人画家,最突出的是“四僧”,“四僧”中又以八大山人、石涛最为突出。


(, 下载次数: 13)
八大《孤禽图》

(, 下载次数: 18)
八大 芙蓉

(, 下载次数: 12)
八大 葡萄

(, 下载次数: 12)
八大 荷花小鸟

(, 下载次数: 7)

石涛 古木垂荫

(, 下载次数: 5)

石涛 溪岸幽居

(, 下载次数: 7)

石涛 溪桥野色

(, 下载次数: 8)

石涛 南山为寿

(, 下载次数: 6)
弘仁 溪山寂静

(, 下载次数: 11)
弘仁 松岩放艇

(, 下载次数: 5)
弘仁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

(, 下载次数: 6)
弘仁 山水

(, 下载次数: 6)

清 髡残(石溪) 人物图页

(, 下载次数: 9)

清 髡残 松岩楼阁图

(, 下载次数: 9)

清 髡残 秋晖蒙钓矶

(, 下载次数: 11)

清 髡残 结社林泉图

文人画的九大境界

中国传统的“文人画”,特别注重“境界”的营造。达到了一定的境界,也就达到了“气韵生动”的目的。“文人画”的境界,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:


(, 下载次数: 10)
元 方从义 白云深处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

虚幻之境

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气场,生生不息,变化无穷,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。我们所能感知到的,是虚幻的事实,是人类根据已经得知的知识做出的一种判断。只有充分地意识到世界的“虚幻性”,才有可能了解世界的实体性。中国的书画家,特别是文人画家受“虚幻观”的影响非常大,在书画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。


(, 下载次数: 9)

禅僧画家 牧溪《莲鸟图》

画外之境

与“虚幻之境”相关联的是“画外之境”。“文人画”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,而是“画外之意”。这“画外之意”,便是“文人画”含金量高于“画工画”的根本原因所在。画内之境可描,而画外之境难求,因为“画外之境”需要丰厚的学养、生活积淀才能达到。


(, 下载次数: 15)
八大《瓶花》

拙丑之境

老子提出“大巧若拙”,是追求拙境的理论核心。书画创作固然需要技巧,但过分强调技巧,或者说技巧的痕迹过露,反而小家之气,给人以拙劣之感。如果率性而为,不讲技巧,或者将技巧的痕迹减到最小程度,看似稚拙,却反而有一种天真质朴之美。


(, 下载次数: 9)
倪瓒《六君子图》 上海博物馆藏

寂寞之境

中国文人所走的道路,注定是寂寞之途。不管在朝在野,文人在心灵上往往是孤独寂寞的。艺术上的寂寞,指的是空灵悠远、静穆幽深的境界。恽南田认为倪云林的画“真寂寞之境,再着一点便俗。”也有人评论说倪云林的寂寞之境已经到了“水不流,花不开”的境界,展现在他笔下的是一个近乎不动声色的寂寞世界。寂寞到极致,让人感觉到宇宙的本原,他所要表达的,是超越尘世、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。


(, 下载次数: 3)
牧溪 《烟寺晚钟图》

萧散之境

萧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。萧散,形容举止、神情、风格等自然不拘束,得大自在,闲散舒适。而作为美学概念的“萧散”,指的是精神上无拘无束,氛围上萧瑟清逸、散淡疏朗,超越一切秩序。以萧散著称的画家有倪云林、黄公望、董其昌、八大山人等。


(, 下载次数: 9)
宋 梁楷 疏柳寒鸦图页 绢本设色 26.4×24.2cm 故宮博物院藏

荒寒之境

与萧散之境相似的还有荒寒之境。荒,与萧散相似,寒则体现了一种冷逸、清寒之美。中国画多寒林图、寒松图、寒江图,多雪景、硬石、枯树、寒鸦、野鹤,主要是为了表现萧疏宁静、空灵幽远的意蕴。在梅兰竹菊等文人画常用题材中,荒寒之境也成为一种广泛的追求。这与文人的独立孤傲、旷远放逸的襟怀是相通的,与空、虚、寂、静的禅的境界是相通的。


(, 下载次数: 13)
沈周 东庄图册

淡雅之境

云清风淡,是文人心仪的境界。魏晋士人深得淡雅之趣,宋人更是将淡雅发展为审美的主流。这与宋徽宗推崇淡雅之美大有关系,也与文人画的发展密切相关,文人画的主要美学追求,是“淡而无味,含义隽永”。文人画不求形似,而求“象外之意(神似)”,所以可以“淡墨挥扫”。而画工为了形似,只能在丹青朱黄铅粉色彩上下笨功夫。


(, 下载次数: 16)
南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

简约之境

笔简意浓,笔简韵长,是文人作画的重要方法。特别是宋朝的文人画家们,对简约的追求更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。“多求简易而取清逸”,正是文人画的核心。简单地说,要先做加法,再做减法。把能省略的尽量省略,留下的寥寥数笔,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,甚至比满纸笔墨的容量更大,因为有许多含义尽在不言中、尽在画面外。


(, 下载次数: 11)
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.7×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

心灵之境

中国画从追求形似到追求神似,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两宋开始,画家又开始由神似,向追求“灵性”转变。所谓“性”,就是“肇自然之性”,画出本然之“性”。画家和世界的关系,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来看待世界、欣赏世界、描绘世界,而是回到世界之中,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,由此产生心灵的感悟,是“天人合一”、“物我两忘”、“物我合一”的境界。

“文人画”的境界还可列举不少,从上述数例,已经可以领略其大概。


(, 下载次数: 10)
《幽涧寒松》北京故宫博物院

士夫之画应“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。形而上者谓之道,立志要高远,并遵循正道而行,追求艺术形而上的“风神气象”,使“艺”不成为文人画家沽名钓誉的手段。社会不容易认识士夫画、接受士夫画,士大夫自己得有担当,世人不认识不接受也应该做,不能丢下那份文化使命感,和能够沉淀下来的静穆精神。


(, 下载次数: 9)


(, 下载次数: 8)


陈洪绶《炼芝图》


(, 下载次数: 9)


陈洪绶《炼芝图》局部


(, 下载次数: 11)



(, 下载次数: 8)


陈洪绶作品


“写意”应该是什么?究其根底,工笔写意无非是写,抽象具象均是造象。好画就是“写意”的。不是说你画的时候“好写意”,是要观众看到的作品“好写意”。陈老莲一丝不苟,亦写意之上品。王维被后人尊为文人画始祖,大家可以去看看,传说中的王维的画是什么样子。


(, 下载次数: 8)


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31.3×207.3厘米 现藏于日本


(, 下载次数: 8)


王维《伏生授经图》纵25.4厘米 横44.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


(, 下载次数: 7)


王维《伏生授经图》局部


(, 下载次数: 13)


唐 王维 雪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(, 下载次数: 6)


王维 长江积雪图 28.8×449.3厘米 绢本设色 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
(, 下载次数: 10)


(, 下载次数: 11)



(, 下载次数: 9)



(, 下载次数: 7)



(, 下载次数: 5)



(, 下载次数: 10)



(, 下载次数: 13)



(, 下载次数: 9)


王维《长江积雪图》局部
(, 下载次数: 9)
戴进 渭滨垂钓 绢本设色 纵139.6 横75.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(, 下载次数: 13)
戴进 月夜访友图 1438年作
(, 下载次数: 8)
戴进 画罗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(, 下载次数: 4)
戴进 畫山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(, 下载次数: 15)
戴进 春游晚归 绢本 167.9x83.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
(, 下载次数: 13)
戴进 风雨归舟图 绢本浅设色 143x81.8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【艺海拾语】

夫画者,成教化,助人伦,穷神变测幽微,与六籍同功,四时并运。发于天然,非由述作。——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

赏析:自从中国书画达到成熟期后,中国书画的社会功能一向是体现在“成教化、助人伦”的角色上。正如孔子提出的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的理论。这就是说,艺术是道德仁义的载体,艺术的使命是传道劝善、教化世人的,所谓文以载道,书以载道,画以载道,就是讲的这个道理。艺术历来讲真善美。真为体,善为用,美为相,美是真与善的外化。


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,转发给更多朋友,传递咱的中国立场。
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


欢迎光临 掌上广元 (https://www.0839vip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